2023年10月倍悦网配资,怀揣着青春的憧憬与忐忑,我踏上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这片被千年茶香浸润的土地。
初到之时,陌生的方言、复杂的村情、肩头的责任,也曾让我感到“茫然交织”。但我知道,唯有俯下身、沉下心,才能读懂这片土地的密码。于是,我开始了我的“麻黑地图”绘制,走遍全村10个村民小组、6个党支部,在古茶园里听茶农讲述“一芽一叶”的故事,在火塘边感受哈尼人家的淳朴热情,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真心贴近民心。渐渐地,那个听不懂方言的外乡人,成了村民愿意围炉夜话的“贴心小李”。这份转变,源于泥土的芬芳,更源于与这片土地同频共振的决心。
淬炼“茶魂”:党建引领,激活古寨新动能
作为一名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倍悦网配资,我深知“党建强则乡村兴”。面对农村党员学历偏低、组织生活活力不足的现状,我决心从基础抓起。创新制定《麻黑村党总支(支部)会议记录簿》模板,让“三会一课”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规范、更有“党味”。一年多以来,我化身“党的声音传递者”,深入田间地头、茶农家中,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,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语言解读政策,精心策划指导主题党日,将理论学习与茶园管护、村寨清洁等实践紧密结合。看到党员们带头挥汗如雨整治环境,老党员主动传授古茶树保护经验,我深刻感受到“红色引擎”正在驱动乡村治理的齿轮。一年间,我们发展新党员、储备积极分子10余人,为这支扎根茶山的先锋队注入了新鲜血液。党建引领,如同古茶树的深根,为麻黑的振兴扎牢了最坚实的根基。
展开剩余58%实干“制茶”:产业破局,拓宽增收致富路
麻黑的灵魂在茶,振兴的希望也在茶。依托千年古茶山的独特资源,我积极协助村“两委”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新路径。从品牌策划到产品包装,从品质把控到市场对接,我们共同打磨,推出了“古树春尖”“麻黑熟普”等4款特色茶品。“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,深入市场看到的全是办法。”为了打通销路,我主动引入电商培训,架起“线上直播+线下展销”的桥梁。记得第一次直播时的手忙脚乱,到后来能自信地向全国网友讲述麻黑茶的故事,从产品默默无闻,到仅3个月就实现销售额5万元,带动20户茶农(其中8户脱贫户)户均增收2000余元。那份喜悦,如同茶农手中沉甸甸的茶青,是汗水浇灌出的甘甜。为让麻黑茶走得更远,我们积极对接勐腊县供销社,借助“移动供销车”等新模式,让深山古茶香飘全国。产业兴,如同茶叶的揉捻发酵,需要实干的温度与力度。
浸润“茶香”:心系民需,破解急难愁盼
乡村振兴的答卷,最终要写在百姓的笑脸上。驻村工作,就是要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”。当了解到村民反映“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土”,我主动跑部门、争项目,积极协调争取资金,推动村内道路硬化工程落地,让茶农运茶的路不再泥泞。针对留守老人看病不便,我积极协调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,建立起定期入村义诊机制,把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。春茶采摘季,时间就是金钱。我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,帮助劳动力短缺的留守老人抢收鲜叶,确保“黄金芽”不误农时。看着阿婆们紧锁的眉头舒展,连声道谢,那份满足感,胜似品饮香茗;汛期来临,地质灾害点令人揪心。我带头巡查,与村干部一同转移危房群众3户,风雨中守护一方平安。这些点点滴滴,如同泡茶时浸润的水温,传递着组织的关怀,温暖着群众的心田。
回首驻村岁月,从初时的“忐忑茫然”到如今的“坚定自信”,这片古茶山见证了我的蜕变。“乡村振兴不是口号,而是一寸寸丈量、一件件落实。”麻黑的每一片茶叶都在诉说着奋斗的故事,每一缕茶香都浸润着基层的养分。
来源:云岭先锋 李祉燎倍悦网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恒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