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7日七星,2025 AGIC深圳(国际)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深圳(国际)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(宝安)开幕。本届大会以“模驱具身・智启未来”为主题,展览面积达8万平方米,吸引来自20个国家的1000多家品牌企业参展,预计三天将迎来超12万名专业观众。
大会发布了十大AI创新产品,揭晓“十大首席人工智能官”与“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+ TOP50”榜单,50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出席,举办40余场平行论坛。
就在大会前一天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提出到2027年实现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%,到2030年普及率超90%,人工智能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这一战略背景为深圳加快建设“人工智能先锋城市”提供了明确方向。
一
机器人、AI PC齐登场,千家企业集中发布前沿成果
本届大会设立四大展馆,集中展示通用人工智能、智能传感、智能终端、智能物联网成果。参展企业数量较2024年增长23.6%,展品数量同比提升25%以上,规模创历届之最。
深圳企业阵容抢眼。优必选展示新一代人形服务机器人七星,众擎机器人带来工业协作机器人,数字华夏推出智能交互机器人。比亚迪在“AI未来城”体验区展出方程豹与腾势车型,展示AI辅助驾驶功能。
在具身智能高峰论坛,星灿机器人发布Xcan mini与Xcan A2两款新品,针对割草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适应性差的问题,采用自研“XcanSense 5D感知系统”,构建“4D语义占据网络”,能识别行人、宠物、石块等障碍物,并动态扫描地面起伏。公司首创的“3层环境模型”实现2厘米级定位精度,改善割草不均和溜坡等问题。Xcan mini适配2000㎡以内庭院,Xcan A2则面向2000-10000㎡场景。
力维智联重点展示企业级AI应用。其智能体矩阵覆盖感知、分析、诊断与处置全流程。技术副总裁员晓毅介绍,公司通过机器学习与大模型融合构建数据分析智能体,复杂场景下成功率提升两倍,“让数据分析既像对话一样简单,又像代码一样可靠”。其Sentosa_DataAgent依托近200个算子与Spark架构,可处理亿级数据量;同时推出统一语义层平台,通过知识统管降低大模型“幻觉”风险,提升企业级应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
海外企业同样积极参展,共有400多家外地企业参展,占比42.3%,其中日本、美国、德国参展商27家,创下新高。对这些企业而言,深圳不仅是展示舞台,也是进入中国市场和对接全球资源的重要通道。
机器人、AI PC和智能体成为展会焦点,参展成果不再停留在实验室,而是面向真实应用,凸显深圳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。
二
纵论AGI,从“AI for Science”到具身智能新突破
本届大会同期举办40余场论坛七星,汇聚15位院士和500多位专家学者,围绕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前沿发展与产业落地展开讨论。
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、第二届全国新材料专咨委主任、工信部电子科技委主任,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强调,人工智能在蛋白质结构预测、药物材料发现等领域取得突破,但科研成果转化滞后,形成“堰塞湖”,建议加快评估标准建设和科研数据共享,推动自动化实验与中试平台发展。
国际专家也带来了前瞻视角。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原会长山川宏表示,AGI正改变社会运行方式,深圳是全球观察人工智能实践的重要窗口。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提出,多模态具身智能是AI应用于物理世界的关键跃迁,人工智能正从“工具”走向“伙伴”。
算力成为另一大焦点。清华大学创业团队共绩科技CEO付智提出“弹性算力”理念,试图解决算力领域“弹性、低价、稳定”难以兼得的问题,推动普惠算力体系建设。
这些观点与国家战略形成呼应。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提出,要在科技、产业、消费、民生、治理和国际合作六大领域加快人工智能融合应用,培育新质生产力。深圳已率先布局“鹏城云脑Ⅲ”和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,到2026年实时可用算力规模将突破80E FLOPS,形成覆盖全城的低时延算力网络。
论坛汇聚的思想与深圳的实践相互映照,使这座城市成为全球AGI发展趋势的重要观察点。
三
市场化驱动、大湾区联动,深圳AI产业跑出加速度
AGIC深圳大会不仅是展示平台,也成为市场对接的重要场景。本届大会组织300个专业买家团,吸引7000余位买家代表,聚焦AI PC、AI玩具、智能体等领域。线上线下联动,预计本届大会签约额将突破30亿元,远超上届10亿元。
区域协同是另一大亮点。大会采用“主会场+分会场”模式,在中山设立分会场,并推动湾区“9+2”城市组团参展,涵盖研发、制造、应用全链条。8月28日还将组织企业赴中山考察,推动跨区域对接,形成全链条展示。
深圳的产业基础为此提供保障。2024年,深圳AI产业规模达3685亿元,典型企业2887家,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,企业总量7.4万家。深圳已形成以华为、腾讯为龙头,比亚迪、大疆为支撑,优必选、云天励飞等创新企业为中坚的“雁阵梯队”。
政策导向也十分明确。8月12日,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深圳调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时强调,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突破大模型、零部件等关键技术,扩大应用场景,优化创新生态,推动资本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。深圳也提出,到2026年AI企业突破3000家,独角兽超过10家,打造万亿元级AI终端产业。
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,推动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加速扩张,并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。
从十大AI产品到数十亿元签约成果,2025 AGIC深圳大会展现了人工智能在产业化与市场化上的最新进展。大会不仅是深圳“人工智能先锋城市”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,也是国家“人工智能+”战略在地方的具体落地,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真实写照。深圳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拥抱通用人工智能时代,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风向标。
采写:南都·湾财社记者 程洋 严兆鑫七星
恒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